道经·第二十七章
善行无辙迹,善言无瑕谪;善数不用筹策;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,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。是以圣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;常善救物,故无弃物。是谓袭明。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师;不善人者,善人之资。不贵其师,不爱其资,虽智大迷,是谓要妙。
shàn xíng wú zhé jì , shàn yán wú xiá zhé ;
善行无辙迹,善言无瑕谪;
shàn shù bù yòng chóu cè ;
善数不用筹策;
shàn bì wú guān jiàn ér bù kě kāi , shàn jié wú shéng yuē ér bù kě jiě 。
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,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。
shì yǐ shèng rén cháng shàn jiù rén , gù wú qì rén ;
是以圣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;
cháng shàn jiù wù , gù wú qì wù 。 shì wèi xí míng 。
常善救物,故无弃物。
gù shàn rén zhě , bù shàn rén zhī shī ;
是谓袭明。
bù shàn rén zhě , shàn rén zhī zī 。
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师;
bù guì qí shī , bù ài qí zī , suī zhì dà mí , shì wèi yào miào 。
不善人者,善人之资。不贵其师,不爱其资,虽智大迷,是谓要妙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关键词:老子,道德经
善于行走的,不会留下辙迹;善于言谈的,不会发生病疵;善于计数的,用不着竹码子;善于关闭的,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;善于捆缚的,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。因此,圣人经常挽救人,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;经常善于物尽其用,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。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。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,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。不尊重自己的老师,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,虽然自以为聪明,其实是大大的糊涂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。
“善行无辙迹,善言无瑕谪;善数不用筹策,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,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。”
真正善于驾车行走的人,是不会留下痕迹的。真正善于讲话的人,是不会留下把柄的。真正善于谋略的人,是不用筹策的。真正善于管理门户的人,即使不用锁头盗贼也不敢进门来。真正善于结绳的人,即使不用绳子也能把人绑住。
“是以圣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,常善救物,故无弃物.是谓袭明.”
因此圣人常常善于救人,所以人们都愿意跟着他。常常善于做到物尽其用,所以没有被废弃的东西。能做到这些,真正可以说是得“道” 的精微高明了。
“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师,不善人者,善人之资。”
所以善人者是不善人之师,不善人士善人的借镜。
“不贵其师,不爱其资,虽智大迷,是谓要妙。”
如果不善于向别人学习,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那么就是自以为聪明,这是实际上最大的糊涂。 这就是“以道行事”的奥妙。
本章是对“自然无为”思想的引申。老子用“善行”、“善言”、“善数”、“善闭”、“善结”作喻指,说明人只要善于行不言之教,善于处无为之政,符合于自然,不必花费太大的气力,就有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,并且无可挑剔。这一章又发挥了不自见、不自是、不自伐、不自矜的道理,不从正面“贵其师”,不从反面“爱其资”,做到“虽智大迷”。因而,本章的主导思想,是把自然无为扩展应用到更为广泛的生活领域之中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、撤迹:轨迹,行车时车轮留下的痕迹。
2、善言:指善于采用不言之教。
3、瑕谪:过失、缺点、疵病。
4、数:计算。
5、筹策:古时人们用作计算的器具。
6、关楗:栓梢。古代家户里的门有关,即栓;有楗,即梢,是木制的。
7、绳约:绳索。约,指用绳捆物。
8、袭明:内藏智慧聪明。袭,覆盖之意。
9、资:取资、借鉴的意思
10、要妙:精要玄妙,深远奥秘。